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
國防教育既是提高全民素質、培塑民族精神、匯聚強軍力量的基礎性工程,也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和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日前,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執法檢查組,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》(以下簡稱“國防教育法”)開展執法檢查,其中, 在對4個區、縣(市)國防教育組織機構建設、學校和社會國防教育開展、軍地部門履職、國防教育場所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情況檢查后發現,哈市的國防教育工作雖然已經形成了良好氛圍,但還存在開展不均衡、形式內容單一、覆蓋面不夠、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。
創建國防特色學校 建設國防教育基地
“總的來看,國防教育法實施以來,全市關心國防、熱愛國防、建設國防、保衛國防的氛圍正在形成。”3月底至4月上旬,在為期近一個月的執法檢查中,檢查組了解到,在市國防教育領導小組的組織、指導下,我市的國防教育工作開展有序,取得了較好的成效。
市國防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哈爾濱警備區連續兩年聯合舉辦“國防教育骨干人才”專題培訓班,組織各級黨政領導和機關干部集中學習國防知識和國防理論,聽取部隊專家作的國防和軍事斗爭形勢報告,走訪慰問部隊。市委黨校每年與市委組織部聯合舉辦中青年干部軍訓周,連續21年組織中青年后備干部軍訓并形成了工作傳統,已累計培訓處級以上干部2000余名。
市教育局成立了雙擁和國防教育工作領導小組,負責組織、指導、協調和檢査教育系統國防教育工作。各校也相應健全國防教育組織機構,配備國防教育副校長,落實國防教育專(兼)職人員。連續3年在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“開學第1課”活動。目前,我市已創建國防教育示范校、特色學校30余所,在全市24所省市重點高中建立國防后備生培訓機制,為全市1800余所中小學2萬多個班級集中采購國防教育輔導教材。
哈爾濱市政府將國防教育基地建設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布局之中,列入文化場館建設規劃,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于國防教育和基地建設。在南崗區率先建成全省首家國防教育書屋——“冰城國防公益書屋”。目前,我市已有國家和省級國防教育基地19個,每年接待參觀群眾170多萬人次。
同時,市國防教育辦協同哈爾濱警備區制定國防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規劃,每年從黨委政府、地方院校、企事業單位、駐地軍警等選送骨干,依托院校定期開展師資培訓。建立國防教育師資庫,實施“十百千萬”工程。組建國防教育講師團,定期深入基層開展國防教育宣講活動,讓更多的干部群眾受到教育,增強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。
國防教育內容單一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
雖然成績亮點突出,但執法檢查組成員發現,我市國防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,隊伍單、全民教育難覆蓋,陣地散、教育作用難發揮,快餐化、教育效果難持久,指標軟、工作成效難檢驗的狀態。
執法檢查中,部分組成人員發現,部分單位較為重視國防教育工作,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;有的區縣明確由政府牽頭組織推進國防教育工作,但也有相當多的區縣對國防教育重視不夠,領導體制不規范、工作機構不健全,工作機制不順暢,沒有真正形成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,單純依賴黨委宣傳部門和軍事機關開展工作,工作部署不系統,工作推進程式化。
我市還普遍存在重活動輕教育、以活動代教育的現象,國防教育形式主要體現在集中宣傳和主題活動上,國防教育內容也較為單一,主要集中在紅色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,圍繞國防知識、國防理論、國防歷史、國防科技、國防技能等內容開展教育較少。部分中小學校沒有嚴格按照全民國防教育大綱要求,分學齡、分階段編制教學計劃開展系統教育,沒有真正把中小學生國防觀念養成融入素質教育。
按照國防教育法要求,應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、大中小學生、企事業單位職工和社區居民、農村村民開展國防教育,但檢查中發現,絕大部分區縣(市)國防教育工作在街道、鄉鎮以上層面相對較好,而以社區居民和農村村民為對象的國防教育工作幾乎處于空白狀態,基層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有待加強。
同時,執法檢查組成員還發現,國防教育經費保障相對不足,學校國防教育專項經費較少,中小學校學生軍訓費用完全依靠學校自籌。紅色歷史遺跡、國防教育場所和國防教育基地建設、保護、管理投入不足,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。國防師資隊伍建設滯后,難以適應全民國防教育的需要。
“加強全民國防教育,對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、強化民族憂患意識、傳承紅色文化基因、增強全民國防觀念、凝聚振興發展力量具有深遠意義。”執法檢查組成員認為,我市急需加強和改進國防教育工作,加快推進我市全面振全方位振興。
據了解,即將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,將聽取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》實施情況的報告,市人大執法檢查組將為哈市國防教育工作“問診”“開方”。
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
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轉載請注明: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: 全民教育覆 蓋難
陜西成考網申明:
(一)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,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。聯系方式:郵件429504262@qq.com
關注公眾號
服務時間08:00-24:00免費課程/題庫
微信掃一掃